Quantcast
Channel: 綠色和平最新消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284

直擊巴黎氣候會議:中國角色

$
0
0
巴黎氣候會議,再次聚焦全世界的目光。每一個人都應該關注全球氣候變化,因為這關乎我們唯一賴以生存的地球。綠色和平派出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或地區的專員參與巴黎氣候談判,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李碩。他自2011年德班氣候大會已開始跟進談判進展。巴黎氣候會議即將落幕,成果難料。回望中國的表現,與你分享他的分析。

作者:綠色和平資深氣候及能源政策項目主任李碩

距離哥本哈根氣候大會潰敗收場,時隔6年,國際氣候政治版圖早已今非昔比。這次巴黎氣候大會,可以說是東風齊備。更重要的是,中美兩個關鍵大國的國內形勢大為改善。

我常被問到一個問題:巴黎氣候談判中,中國的角色是否積極?答案其實涉及兩個部分,一是巴黎氣候協議的「誕生」經過,與中國如何緊密相關,然後才是中國過去兩星期的表現。

過去兩年,各國尤其是法國為巴黎氣候大會取得成功,準備充足。法國在談判前的外交努力,以及各國相繼表態,例如中美之間兩度發表應對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全球取得氣候行動共識作出至關重要的鋪墊。

多年來,氣候談判最為棘手的癥結,是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責任義務劃分:如何既能隨著發展中國家的崛起與時俱進,同時仍然確保作為過去碳排放罪魁禍首的發達國家,能夠履行應有的責任。

2014年11月12日,中美兩國首腦簽署《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正是在這個問題上大膽向前推進,為各個關鍵議題上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提出新的解釋空間。可以預計,巴黎氣候協議最終一定處處留有《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的烙印。不能不說,這正好體現出中國在氣候外交領域的領導力。

但要全面而公正客觀地評價中國過去兩星期的表現,相對困難得多。隱藏在紛至沓來的輿論報導、曖昧的外交辭令背後,我們需要深入把握各國真實的立場,才能作出判斷。舉例來說,能否接受「將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1.5°C以內」作為新氣候協定的總體目標,各國的立場絕非兩極化的「接受」或「不接受」,而是有一些中間落墨或過渡性的選項,蘊含著讓步與解讀的空間;同時,不同選項採用的法律措辭,也蘊含許多微妙而重要的差異。

巴黎氣候大會因各國立場、國情不同,沒有唯一的答案,難以作出非黑即白的論斷。說「中國反對1.5°C」可能過於簡單化。截止本周中,我們可以看到「體察與照顧脆弱國家對升溫的擔憂」正在成為共識,僅控制在升溫2°C對脆弱國家來說已是災難,升溫1.5°C內最終納入新氣候協議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巴黎氣候大會一錘定音的時刻已經踏入倒數,最終結果仍然無法預測,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中國已認識到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與日俱增,並已經在採取行動積極回應世界的期待。中國本身的氣候行動力度也在向前邁進,在傳統「發達國家vs發展中國家」的兩分法體系架構下,開拓出一個新的中間地帶。無論是對於聯合國氣候談判的未來進程,還是對於更大的國際地緣政治,這都是一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開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2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