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
肉眼看不見的海洋「塑膠濃湯」
海洋的塑膠污染問題遠比陸地的複雜和嚴峻。目前,全球每年大概有800萬噸塑膠流入海洋,並能隨水漂流,跨越國界,令海洋塑膠的源頭更難追尋。另一方面,塑膠飄浮在海洋中,受海流、風浪等衝擊,分解成體積比沙粒甚至塵埃更細的「微塑膠」 (Microplastics)。這些微塑膠不易清理,也會被海洋生物誤以為是食物而攝入體內,影響健康甚至致死。
塑膠垃圾的問題之大、種類之多,令我們的海洋變成難以應付的「海洋塑膠濃湯」。世界各地都有研究指出,不論是從海裡捕撈或海洋養殖場飼養的魚類及貝殼類生物,體內都可能含有微塑膠。
不能被污水處理廠阻隔的「微膠珠」
這些海洋中的微塑膠從何而來?很可惜,技術所限,人類仍未能完全掌握海洋微塑膠的來源,但比較確定的有:美容及個人護理產品中,具有清潔、磨砂及去死皮功能的產品。這些產品可能含有體積細小(大概為頭髮直徑般大小)的「微膠珠」(Microbeads),在您我使用時隨水流沖至排水道,由於污水處理廠不能有效阻隔這些微膠珠,它們會直接進入大海,造成污染。
雖然微塑膠的來源及其對生物健康的影響仍然有待研究及證實,但美國、加拿大、英國及台灣等地,已開始循立法從源頭堵截海洋微塑膠,或展開相關的立法諮詢。不過,外地現行法例中,只管制個人護理產品或非處方藥物中,功能為「清潔」、「磨砂」或「去死皮」的微膠珠,成為一大漏洞。
根據今年初歐盟一份研究報告顯示,一些用於塗在臉上的個人護理產品,例如化妝用的碎粉、眼影等,其中塑膠成分可能高達99.6%,比一般磨砂產品更高!綜觀全球,卻仍未有任何法例或相關的諮詢著手處理這個漏洞。
衣物人造纖維也會釋放塑膠!
海洋微塑膠的另一個比較確定的源頭,就是衣服及紡織品中的人造纖維,包括尼龍、聚酯纖維(Polyester)等,它們都是石油副產品,同樣被歸納為塑膠的一種。您我清洗這類人造纖維製成的衣物時,數以百萬計的塑膠纖維就可能從衣服表面釋放出來。同樣地,污水處理廠並不能完全過濾這樣微細的物質,最終隨水流出大海。可惜的是,現時全球的過濾設備都未能有效地過濾塑膠纖維,唯有由源頭著手,避免穿著人造纖維製成的衣服,才可改善問題。
磨砂潔面產品或人造纖維衣服只是問題的冰山一角,真正的污染問題可能遠比我們想像中嚴重。塑膠不是自然的產物,海洋的塑膠問題一定來自陸地上的人類。雖說大海能夠容納百川,但龐大的塑膠使用量,和其難以自然分解的特性,如果情況持續,海洋真的能承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