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連佩怡表示,很多公司吹噓它們的產品有多環保,亦有限制使用微塑膠,可惜全部存在「魔鬼的細節」:「企業大多把微塑膠定義得相當狹窄,例如Chanel及LG雖有政策,但只包括沖洗性的產品,旗下所有其他產品如粉底、BB Cream均不包括在內。」連佩怡認為,這些跨國的企業未有盡力阻止其產品繼續污染海洋、毒害海洋生物。
「微膠珠」泛指使用於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之中,如洗面乳、磨砂產品等的細小原生塑膠。大眾一直認為這類微塑膠可以更有效提供去角質、磨砂等功效,但其實並沒有科學證明它們真的可達到那些功能;相反,現時已有不少科學硏究指出,微塑膠落入海洋中不易分解,會污染海洋、毒害海洋生態,甚至可能增加人類中毒風險。是次調查亦發現,單單在香港市面,就可找到至少5個品牌,包括Estée Lauder、Chanel、LG、Kosé和Amway,都有至少1個產品懷疑含有微塑膠(詳見下表)。更可怕的是,微塑膠不只是用於洗面乳、磨砂產品,更有可能用於粉底中。其中在4個品牌的標籤上發現的塑膠成份聚乙烯(PE),在長期的實驗中顯示當其進入海洋中的時候會比其他塑膠吸附更多有機污染物,更有可能增加毒素進入食物鏈的風險。
此外,綠色和平亦於2016年4月至5月期間,發問卷給全球市場銷售份額最高的30間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公司,查詢它們淘汰產品中微塑膠及「微膠珠」的政策及進度;並根據公司的回覆及其他公開資料,評審它們的政策漏洞,結果發現全部公司均沒有完善微塑膠的監管制度。其中Amway、LG及Chanel雖有淘汰「微膠珠」的政策,卻未有向公眾公開政策的細節。至於「微膠珠」的定義方面,則以Estée Lauder最為狹窄,即只淘汰提供清潔功能的塑膠圓珠,加入形狀和功能上的限制;而Chanel及LG的「微膠珠」政策則只適用於沖洗性的產品(rinse-off),而不是旗下所有產品,如粉底、BB Cream等產品均不在管制之列;Kosé則只管制旗下2014年後硏發的產品。
此外,公司對「微膠珠」的定義都十分狹隘,在提供回覆的29間公司之中,有20間把其定義為提供磨砂、清潔或去除角質層這幾項功能的「微膠珠」,另有9間則迴避提供相關的資料。而在政策適用的範疇上,有28間公司表示其政策只適用於全部或部份沖洗性產品,或未有提供相關的資料。有些公司雖有淘汰「微膠珠」的政策,卻未有向公眾公開承諾,以接受公眾的監察。
自2014年開始,國際間開始大力推動企業自願淘汰添加在消費品中的微塑膠,這包括用於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中的「微膠珠」,可惜的是,很多企業在缺乏監察的情況下,所制定的政策均不夠全面。
綠色和平認為,企業的承諾應包括以下原則:
- 淘汰所有有可能會排入下水道的產品中的固體微塑膠
- 政策必須應用於所有市場及旗下所有品牌的產品
- 使用無害代替品
- 不可為微塑膠定下最少尺吋上的限制
- 在合理的時間內完成
這些公司均為企業中的龍頭,其產品中的微塑膠對海洋污染付上很大的責任,它們應帶頭作出保護海洋的行動。公眾亦應謹慎選擇化妝及個人護理產品,包括閱讀產品標籤,避免購買含有Nylon-12、Nylon-6、Polyethylene (PE)、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Polymethyl Methylacrylate (PMMA)、Polypropylene (PP)作為成份的產品,既向這些企業施加壓力,亦免成為污染海洋的幫兇。
表一:五個表現較差的公司旗下產品含有微塑膠的例子
(公司)品牌 | 產品 | 產品標籤上的塑膠成份 |
(Amway) Artistry | Essentials Polishing Scrub | 聚乙烯(PE) |
Chanel | Ultra-light Skin Perfecting Makeup SPF 15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
(Estée Lauder) Clinique | Exfoliating Scrub | 聚乙烯(PE) |
(Kosé) Softymo | Men’s Facial Wash Wild Scrub | 聚乙烯(PE) |
(LG) The Face Shop | White Seed Exfoliating Foam Cleanser | 聚乙烯(PE) |
表二:五個表現較差的公司其政策上的漏洞
Amway |
|
Chanel |
|
Estée Lauder |
|
Kosé |
|
LG |
|
傳媒聯絡: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 連佩怡
電話:2854 8309
電郵:kate.lin@greenpeace.org
綠色和平媒體與推廣主任 袁希彤
電話:2854 8382
電郵:suki.yuen@greenpeac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