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綠色和平最新消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284

微塑膠是甚麼?你知道我們身穿的衣服正在污染海洋嗎?

$
0
0
生產合成纖維比種植棉花用水更少,製造過程中也不會使用農藥,聽起來是一個很棒的發明。但這代表人造纖維是一個環保的選項嗎? 其實不然。

作者:綠色和平「為時尚去毒」項目主管Kirsten Brodde

聚酯纖維 (Polyester)的使用和速食時裝的興起息息相關。聚酯纖維價格便宜而且容易取得,今日有60%的衣服使用聚酯纖維。若把聚酯纖維的原料 ─ 石油造成的環境影響加進去,製衣使用的聚酯纖維碳排放幾乎是棉花的3倍。製造過程中的高污染加上消費後產生大量無法降解的廢棄物,令紡織業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污染源之一。

每洗一次衣服,就有70萬條微纖維釋放到環境裡

當我們把衣服放進洗衣機,洗滌的過程中,合成纖維會脫落並釋出細小纖維,稱為微塑膠,就像化妝品中常見的微膠珠一樣。每洗一次衣服,數以萬計的微塑膠纖維便隨著污水進入下水道。微纖維有些堆積在海灘上,有些流入大海,污染停留數百年。

微塑膠不但容易成為浮游生物、魚類和海洋哺乳類的食物,隨食物鏈轉移,最後更很可能出現在我們的餐桌上。

30%的海洋污染來自微塑膠

根據IUCN最新的調查報告,微塑膠造成的污染遠超過我們想像。危害海洋的塑膠中,家用及工業排放的微塑膠佔15%-31%,比大型塑膠製品降解分裂後造成的污染更甚。據IUCN統計,35%的微塑膠污染來自合成纖維。單就歐洲和中亞的數據推算,清洗衣服釋放出的微塑膠纖維,等同每人每週往海洋丟棄54個塑膠袋。

我們可以怎麼做?

人造纖維的使用極為廣泛,若全盤停止使用合成纖維,就目前地球上的棉花及天然纖維產量而言,不可能滿足大量的製衣需求。因此淘汰合成纖維並不現實。當然,有一些成衣製造商正在研究解決微纖維的方法,比如在洗衣機裝置濾網等,但這仍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我們應重新思索製造衣物與看待衣物的方式,不應為了生產新衣而犧牲環境。我們應該在生產過程中,將產品的壽命列為優先考量,而非大量生產輕易捨棄的速食時裝,並且讓衣服經過多年穿著後,可透過回收而被重新利用。

消費者在解決微塑膠問題上舉足輕重 ─慎選產品,減少不必要的花費,便能減少廢棄物。當正確的消費意識在消費者心中萌芽,剩下來的問題就簡單多了。

減法生活 加法人生

實踐你的新消費生活並非難事。消費者購衣時往往買得快又多,但實際穿著的機會卻很少。2015年綠色和平調查就發現,德國人衣櫃裡近4成衣服從未或甚少穿著。事實上,過度消費的現象在香港亦非常普遍,例如香港人衣櫃裡高達16%的衣服從未或極穿穿著,但4成人購物「忍手期」少於一星期,3成人每日花一小時網購。我們的消費模式不是無法改變的,若放下盲目追求新衣的想法,購衣前先回頭思索衣櫃裡現有的衣服,或者選擇購買二手衣、參加交換衣服的社群;或動手重新修補及從舊衣中找到翻新靈感,都是很好的方式。不是只有全新的衣服才能時尚,誠邀你觀賞Story of Stuff新推出的影片,深入了解微纖維對環境的危害,從中找到解決之道,也請與朋友分享,踏出拯救海洋的第一步。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2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