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綠色和平最新消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284

哥本哈根時尚高峰會:如何推動時裝界邁向可持續發展?

$
0
0
上週,速食時裝零售商如H&M,Asos和Zara,連同奢侈品品牌Burberry和Swarowski等,齊集丹麥哥本哈根,一起討論全球時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情況。時裝產業是其中一個利潤豐厚但嚴重破壞環境的行業。時裝產業每年生產數十億衣物,營業額高達1.5萬億歐元。以目前趨勢估算,2030年全球服裝生產總量將增長63%,屆時資源不足以應付其增長,瀕臨「環境崩潰」的邊緣。

文:Chiara Campione

今年哥本哈根時尚高峰會(下稱高峰會),集中討論行內術語「循環性」(circularity)--透過重新設計產品和商業模式,促進更好的資源使用效率、消除廢棄物及避免污染自然環境。地球資源有限,「循環性」近年一直被業界視為解決虛耗大量資源和破壞環境的良方。2015年,時裝產業消耗近800億立方米水,排放近100萬噸二氧化碳和9200萬噸廢物。業界在高峰會上承認時裝產業對環境的影響猶如災難,更令地球面臨的風險越來越高,甚至帶來不可逆轉的破壞。

雖然「循環性」可能是一個有效的解决方案,但遠不足夠。

回收絕非良策

一直以來,時裝產業一方面將環境責任轉嫁予消費者,「鼓勵」消費者自行回收衣物,另一方面繼續發展廉價的速食時裝。行業領袖只著眼於可持續投資、創新技術和物料,總認為行業可無止境發展,卻鮮有提及治本之道--減少產量。地球資源有限,不可能讓行業無止境發展。

除非時裝界在設計階段已經注重延長服裝壽命,以及減少對環境的傷害,否則無法改變現況。品牌必須將營銷策略重新定位,並開始培養新的消費文化,鼓勵消費者放慢生活步伐,減少購買新衣、選擇更耐用和容易修補的衣服。

只提供零碎、片面的解決方法,而不讓消費者反思目前的消費模式,無助解決時裝產業的根本問題。即使我們鼓勵消費者回收衣物,但必須謹記的是,回收依賴化學物質,亦消耗大量能源,絕非良策。

我們想要很多,需要很少

最近綠色和平在香港、中國、台灣及歐洲進行國際時裝消費習慣調查,發現港人沉迷購買衣物在全球「名列前茅」,近七成受訪港人擁有比實際需要更多的衣服,甚至過半數港人擁有未剪吊牌的新衣。調查更發現購物並不能使我們更快樂,約六成受訪者表示,雖然購物後感到滿足或刺激,不過大部份認為刺激或興奮感在一日內消失,約三成半受訪者更指購物的刺激感消失後倍覺空虛。由此證明,大量的速食時裝和瞬息萬變的時尚潮流並不能為人帶來快樂。

如果時裝產業決心邁向全球可持續時裝路,他們必須深思如何改變目前商業發展的營運模式,別待2030年才恍然大悟。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3284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