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一部小小的智能手機竟然對環境影響甚深。從生產到最終成為電子廢物,手機的生命週期就是一場對自然資源的無盡揮霍與浪費。2014年產生的電子垃圾中,有多達300萬噸來自小型電子通訊產品 (就是手機、平板電腦這些玩意)。
為了進一步理解手機使用狀況與環境之間的關係,綠色和平最近委託調查機構Ipsos MORI做了一項全球調查,訪問了香港、台灣、韓國、中國大陸、美國、德國、俄羅斯、墨西哥等地的消費者,了解其手機使用習慣、換新手機的頻率與原因、回收和維修經驗、以及對手機產品的要求等。
調查結果十分有趣!現在就與您分享。
1. 一追再追~多數市民認為品牌每年推出新手機太多、太密,根本難以追得上
全球超過半數受訪者認為,手機品牌推出新產品的速度實在太快,香港更有83%受訪者同意這看法,比率全球最高。超過60%香港受訪者更認為,電訊商過於頻繁地推出用最新手機作招徠的月費計劃。但您可有留意,這些所謂的新型號,功能上可能與現有的差別不大?
2. 被棄用的舊手機,應該由誰負責回收?答案是手機生產商!
壞掉的手機應該怎麼處理?遺忘在家中某個角落?或是丟掉、送到第三世界國家變成電子垃圾?還是想辦法回收再利用?調查發現,全球近半受訪者認為,手機生產商最應該負起責任,為消費者提供舊手機回收服務。試想像,如果未來的手機設計,能夠令手機零件變得容易拆解、方便回收,同時確保個人資訊不洩漏,就太好了!
3. 如果要為手機定一個使用期限,幾乎 每‧個‧人 都希望是:愈耐愈好
有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希望手機設計更重視延長它的壽命,特別是在中國大陸、墨西哥和台灣,均有高達94%的受訪者表示,非常重視智能手機是否容易維修。此外,亞洲人的手機維修經驗普遍較多,63%台灣受訪者表示有送回原廠維修手機的經驗,香港則有45%,德國則只有11%。在韓國,有57%受訪者曾出售或交由專門回收舊手機的公司,香港有37%,德國則只有9%。不過,只有極少數受訪者曾自行維修手機。
4. 手機內含有毒有害化學物?!不要啊!
其實手機的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不乏有毒有害化學物質,例如組裝工廠常用的苯 (benzene) 和正己烷 (n-hexane) 就有神經毒性,而且可能致癌。這次調查中有八成受訪者表示,不希望下一部手機用這些有毒有害物質製造出來。
調查結果我已經知道了,所以呢?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到,大多數市民其實對手機廠商不停推出新手機已經感到厭倦,大家最想要的其實是耐用又容易維修的手機,用完後還可以被回收,既不製造電子垃圾破壞環境,又能有效利用資源,更重要是在生產過程和產品本身都不使用有毒有害物質。
自稱為最具創新精神的科技業者,應該要順應這股潮流,作出改變。所以我們希望結合來自各方的力量,包括設計師、工程師、熱愛新科技的專家,以至每一位消費者,一起思考甚麼才是真要的創新,重新定義科技發展。